字体【

经典歇后语故事

分类:申请书 日期:2024-06-14 02:05人气:加载中...


相关推荐 经典歇后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歇后语很是熟悉吧,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有哪些经典的歇后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歇后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歇后语故事1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叫李华。他是班级里的学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李华并不是一个自负狂妄的人,他总是保持谦虚和低调。  一天下午,李华正在和同.. ......
  • 相关推荐

经典歇后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歇后语很是熟悉吧,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有哪些经典的歇后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歇后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歇后语故事

经典歇后语故事1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叫李华。他是班级里的学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李华并不是一个自负狂妄的人,他总是保持谦虚和低调。

  一天下午,李华正在和同学们讨论着歇后语,大家都在试图猜测这些有趣的用语的意思。正当大家脑筋急转的时候,李华突然来了一句:“想要成为学霸,就得拿出10倍的努力!”同学们都笑了,根本没想到原来歇后语背后蕴涵着如此深刻的人生道理。

  从那天起,同学们发现了歇后语的妙处,纷纷开始积极思考,努力钻研。而李华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歇后语变得活灵活现,应用到学习中。他不仅能够轻松记住所有的公式、知识点,还能迅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渐渐地,李华成为了学校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无论是数学、语文还是英语,他总是能轻松解决各种难题。有一次,班级里发生了一场有趣的“辩论赛”。老师给出了一个歇后语:“斩霞半句话”,要求同学们给出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熟虑中,可是李华却毫不犹豫地说:“斩就是斩坏,霞就是太阳透露出的颜色和亮光,半句话就是形容的对象。”同学们听后纷纷点头,觉得李华的解释非常准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李华之所以能成为学霸,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天资聪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运用歇后语的智慧。在李华眼中,每一个歇后语都是一扇大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勇敢地推开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正如那句歇后语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李华也从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他知道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在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他用歇后语教会了同学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霸。

  因此,让我们都向李华学习,利用歇后语的智慧,去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之门。

经典歇后语故事2

  猫和老鼠是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它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或传递信息。

  有一天,猫和老鼠在一座庄园里生活着。这只猫非常贪吃,每天都用尽各种办法去捉老鼠。老鼠却聪明机智,在猫的追赶下总能灵巧地逃脱。

  一天,老鼠打算教训一下猫。它假装摔倒在地,再也不动了。猫以为老鼠真的死了,高兴地跑过去看。就在这时,老鼠突然跳起来,迅速逃离了猫的魔掌。

  猫感到非常羞愧,它明白了自己总是被老鼠玩弄于股掌之间。从那以后,猫改变了策略,学会了耐心等待并准备好抓住老鼠的最佳时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人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气馁,要学会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聪明和机智是克服困难的关键。老鼠利用自己的智慧顺利摆脱了猫的`追捕,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启示。

  总之,这个故事是一个精美的寓言故事,以猫和老鼠的战斗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或传递信息。它希望通过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善于创新和变通。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给予我们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经典歇后语故事3

  曾经有一只鸟,它非常高傲自大,一度认为自己是天空中最美丽的存在。一天,它飞过一片农田时,看到了一个吓人的 scarecrow(稻草人)。鸟儿叫着“啊~吓死我了!”赶紧转身逃离了。但是在转身的那一刹那它意识到自己错了,稻草人毫无反应。自己真是“瞎眼”的错误才是可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外表的表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价值。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外表平凡,却有着内心的坚韧和勇气;有的人妖艳动人,却空有外表而无内涵。

  同样的还有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农夫常年种田,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勤劳的生活。这位农夫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晚上收工后,他都会找一棵大树下静坐片刻,回味一天的收获和心得。有人好奇地问他:“您每天做农活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再花这个时间来坐着?”农夫笑了笑,说道:“光知道种田不能解决问题,我需要的'是智慧。”这正好道出了"本领高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之余,我们应该抽出时间思考总结,不仅要有勤奋的身体,更需要有智慧的头脑。只有将勤奋与智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生活中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场景:人们在聊天时,会用到许多成语、俗语、歇后语。有一对好朋友,名叫云升和云明。云升心地善良,待人和蔼可亲。而云明则爱捉弄人,经常耍小聪明。一天,云明想出了一个新鲜的歇后语,“又黄又暴力,猜猜是啥?”云升很纳闷,想了很久也没猜出来。最后云明忍不住笑了起来,“它就是【黄袍加身】”。云升一下子明白过来,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适当的调侃与幽默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元素,它们能够缓解压力、增进友谊,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和融洽。

  总而言之,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通过幽默的方式传达思想和信息,让人们以轻松的心情学习和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和思考,我们也可以发现更多的歇后语的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快乐。

经典歇后语故事4

  故事:

  曹操杀吕伯奢是《三国演义》中极有意味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曹操与陈宫路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受到吕伯奢的热情款待,杀鸡宰猪的设置晚宴,由于家中无好酒,吕伯奢出门沽酒,结果曹操就起了疑心,来到草堂观察动静,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吓出一身冷汗说,“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接着与陈宫一起二话不说拔剑杀了吕家八口人,当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时才知道错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一起杀掉,并说出了一句奸诈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故事给我们印象很深,也凸显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及形象,通过这个故事及其以后的演绎情节,使曹操这个“乱世之奸雄”予以了定格,也使他阴险恶毒的形象更加脸谱化。

  但是,根据史实记载,曹操杀吕伯奢其实并不存在。

  一、《魏书》的记载:

  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是说,曹操为了躲避董卓的追杀,与随从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伙同宾客盗取曹操的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杀了人。

  二、《世语》的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孙盛《杂记》的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世语》和《杂记》的记述已经很直白,易于理解,无需注解)

  综合以上三种史书的记载可以概括为两种说法:一是曹操在吕家杀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劫夺了他的马匹和财物,曹操正当防卫并无过错。但此说难以成立,因为,曹操路过吕伯奢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吕伯奢即使有五个儿子加上宾客,也不敢轻易对曹操一群人动手。二是吕家对曹操待以上宾,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而杀人。此说也难以服众,曹操在亡命之中,吕伯奢又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曹操没有任何理由滥杀无辜。如果是怕吕伯奢“报警”,就没有必要投宿吕家,再说,那个时候又没有“网上追逃”“AAAA级通缉令”,杀人不是更留下踪迹吗。所以,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绝没有杀吕伯奢一说,因为吕伯奢不在家。

  《三国志》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而且,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纯粹是子虚乌有,是小说的虚构。曹操杀吕伯奢成了历史上最冤的人(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是采用《世语》和《杂记》的资料改编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刘抑曹思想作祟,便导演了曹操残忍的杀害善良好客的吕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节,从而塑造了曹操奸恶的形象。

  一部《三国演义》使曹操蒙冤近20xx年,曹操真的成了历史上最冤屈的人,他若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曹操似乎早有预料,故作《短歌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经典歇后语故事5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从前有一座大山,山上上面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一天,小和尚在庙里念经,老和尚走过来对他说“徒弟啊!你念的是什么经啊?”“不知道”小和尚支支吾吾的.说。什么!不知道,看来你没用一点心。这样,你按照这本书上的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和尚念道。

  虽然小和尚在念着,可是心却飘到十万八千里外了,想着外面的小花,小草,大树……就在这时,老和尚又走了过来。问道“徒弟啊,你念的是什么?”小和尚一惊,支支吾吾的说,好像是床……床,因为小和尚心不在蔫,所以只记得第一个“床”字。过了一会,小和尚终于肯定的说道“窗前有个人…”“什么!”哦不对,是…是,床前有个东西,要不然就是床上有个东西。老和尚直接气晕。

经典歇后语故事6

  诸葛亮焚香弹琴歇后语故事:故弄玄虚

  当司马统率15万大军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名兵在城中,诸葛亮焚香弹琴歇后语。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名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自己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军向西北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相关:

  1.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

  2.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3.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4。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5。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6。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诸葛亮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官至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歇后语《诸葛亮焚香弹琴歇后语》。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经典歇后语故事7

  “啪,啪,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新的一年来了,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大家都在大门口玩烟花,放爆竹。可是最重要的还是拜年啦。

  小鸡们也不例外,都穿上了花裙子来给农场里的家禽拜年,它们来到奶牛阿姨家里开开心心地叫道:奶牛阿姨祝你家庭美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所有的动物都拜过年了,只剩下黄鼠狼。小鸡们完全不知道黄鼠狼是这个农场里面大家最怕见到的。小鸡们一蹦一跳地走向黄先生的家,在家里的黄鼠狼已经饿得不成样子了,一听到敲门声,黄鼠狼思绪万千,是不是有食物送上门了,还是那些凶猛的狼和熊狗,找上门来了,黄鼠狼到门缝中瞧了瞧,瘦弱的身体往上凑,一双眯着的`小眼睛恨不得把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黄鼠狼看到小鸡眼睛闪闪发光,它热情地让小鸡们进来拜年。小鸡们非常有礼地说:“祝你丰衣食足。”黄鼠狼开心地叫道:“正合我意。”小鸡拜完年后,刚要走就被黄鼠狼叫住,来我家吃饭吧。小鸡商量一会儿同意了,可是久久都还没上菜。于是小鸡们进厨房后,黄鼠狼说开饭了。它把小鸡们捉进烧开的锅里,一下子就做好了。

  真是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分清好坏,不要相信不该相信的人。

经典歇后语故事8

  成语:

  2、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4、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5、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7、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8、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3、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6、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7、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8、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9、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30、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1、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歇后语:

  1、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2、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3、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4、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5、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6、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7、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8、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9、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10、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1、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1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3、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14、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15、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16、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17、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18、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19、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0、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21、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22、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23、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2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5、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26、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27、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28、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9、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30、刘备编草鞋—————内行

  31、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32、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33、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经典歇后语故事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成语见于《三国志·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所掌握。魏王只不过是司马氏一家的傀儡而已。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一家的手里。曹髦看到曹氏的`威权一天天失去,司马昭又在暗中策划取而代之,内心非常气愤。便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密商对策。曹髦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权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原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坐等被废弃被侮辱,现在,我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非止一日,只靠少数人马不解决问题。希望曹髦重新考虑一下。曹髦激动地况,“我已决定这么干,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更何况不一定死呢?”王沈、王业跑出王宫。把曹髦的计划偷偷地告诉了司马昭,当曹髦带领百名宫廷护卫前去攻打司马昭时,被司马昭手下的人杀死了。

  司马昭看到篡夺王位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曹髦死后,改立曹奂做了傀儡皇帝。直到公元265年底,才由司马炎将曹魏推翻,建立了晋朝。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引为成语,指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经典歇后语故事10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三国故事的歇后语2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经典歇后语故事11

  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

  故事:

  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释义:

  形容事情很久了才来处理,本来是可以预见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带有贬义。

经典歇后语故事12

  猴年成语大全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杀鸡吓猴: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杀鸡骇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杀鸡哧猴:见“杀鸡骇猴”。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衣冠沐猴: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沐猴冠冕: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详细?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年成语故事

  沐猴而冠。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说的是项羽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改学剑,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气。项羽说:“读书有什么用,只能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后来项羽带兵攻入咸阳,杀了秦二世子婴,烧了秦朝的宫殿,收拾了秦朝许多宝贝财物就准备回去。有人劝他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饶,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著赶快还乡,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著锦绣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劝说的人叹道:“人家说项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不错。” 后来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逃到乌江,乌江亭长有一只小船,劝他渡江,说:“江东虽然小,也有方圆千里的地方,几十万人口,也可以称王啊。”项羽说:“是老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开始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现在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能力。

  棘尖刻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故事说,燕王喜欢奇巧之术,有个卫国人投其所好,声称能在荆棘尖上刻出母猴。燕王很高兴,就让他享受五乘的俸禄。那时方圆六里为一乘,五乘为方圆三十里,足够他顿顿吃香的喝辣的。可燕王也不傻,要亲眼观看这独门绝技。哪知,那厮精明过人,马上说,要看也可以,需要燕王半年不能入宫,还要斋戒,不饮酒,不食肉。即使斋戒时间到了,也只能在雨停日出、半明半暗的时辰才会看见。真没想到棘尖刻猴这么神秘,弄得燕王有些晕头转向。好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刻猴的人高明,还有比之更高明的。郑人告诉燕王,棘尖刻猴要用刀具,棘尖那么细小,刀具肯定更细小。大王不必看他雕刻,看看他那细小的刀具即可。燕王甚喜,叫来那个刻猴的人说要看他的刀。那人谎称回家去取,却自此黄鹤一去无消息,逃跑了。

  猴年马月。意思指遥遥无期。可为什么猴年马月就是遥遥无期的代名词?这要从传统的干支历法和十二生肖说起,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犹如树木的主干,地支犹如树木的枝杈。这里涉及的是地支与生肖。地支十二个,生肖十二种,恰恰相吻合,搭配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与年、月、日对应轮回。年、月、日对应的地支和生肖轮回次序永恒不变,除每年的.所属不同外,月和日都是固定的。比如,五月草长莺飞,人欢马叫,属于马月,年年五月都是马月。马和地支的午搭配在一起,时分当是11时至13时,每日这两个小时都是马时,多称午时。而年则要12个轮回才能转来一次,20xx年轮转回来的正好是猴年,农历五月是马月,一个“猴年马月”即将光临。真乃遥遥无期诚可期,只要努力就会大有作为啊!

  猿猴取月。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树倒猢孙散。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意思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杀鸡吓猴。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成语由来: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以为然。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猴的歇后语

  屎猴儿搬家 —— 臭折腾

  猴屁股扎蒺藜 —— 坐立不安

  属孙猴的 —— 说变就变;转眼就变

  孙猴子的手脚 —— 闲不住

  猴子爬树 —— 乱蹿;拿手好戏

  开了锁的猴子 —— 得意忘形;无拘无束

  花果山的美猴王 —— 个小本领强

  峨眉山的猴子 —— 机灵得很

  猴子坐到旗杆上 —— 惟我独尊

  猴子滚绣球 —— 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孙猴子的尾巴 —— 变不了;没法变

  猴子上凉亭 —— 丑鬼耍风流

  猴子拉稀 —— 坏肚肠

  猴子耍拳 —— 小架式

  孙猴子的屁股 —— 坐不住;坐不稳

  孙猴子上了花果山 —— 称王称霸;称心如意

  孙悟空放屁 —— 猴里猴气

  猴子扛大梁 —— 受不了

  山猴子爬树 —— 拿手的戏

  猴儿吃芥末 —— 傻了眼;翻白眼

  猴子推磨 —— 玩不转

  屎猴儿照镜子 —— 臭美

  猴子架辕 —— 不听那一套;不吃这一套

  猴儿戳蜂窝 —— 自讨苦吃

  掖着个孙悟空 —— 憋出个猴来

  猴子不上树 —— 多打几遍锣

  猴子拉弓 —— 不是样子

  孙猴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 —— 心腹之患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吃仙桃 —— 眉飞色舞;好歹不分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 —— 永世不得翻身

  猴子捧个烫瓦盆 —— 团团转

  上套的猴子 —— 任人耍;由人玩耍

  猴子看桃园 —— 越看越光

  猴子跳加官 —— 人面善心

  猴儿戴帽子 —— 装人样;衣冠禽兽

  玩猴的丢了锣 —— 耍不起来

  孙猴子守桃园 —— 自食其果

  烫了屁股的猴子 —— 急红了眼

  猴王闹王宫 —— 大打出手

  猴子捞月亮 —— 一场空

  孙猴七十二变 —— 神通广大

  孙猴甩掉紧箍咒 —— 无法无天

  猴子戴眼镜 —— 冒充斯文;假斯文

  教猴子爬树 —— 多此一举

  猴子坐板凳 —— 有板有眼;有板眼

  断臂的猴子 —— 高攀不起

  孙猴子的脸 —— 说变就变;变化无常;转眼就变

  猴子耍把戏 —— 毛手毛脚;翻来覆去老一套

  猴子穿衣服 —— 冒充善人

  猴子衔烟斗 —— 混充人;装人样;假装

  孙猴子穿汗衫 —— 半截不像人

  猴子照镜子 —— 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请个猴子去摘桃 —— 到不了你肚里

  猴子爬皂角树 —— 遇上棘手事

  桅杆尖上的猴子 —— 到顶了

  耍把戏的猴子 —— 认人牵着走

  山猴爬树 —— 拿手好戏

  猴子吃麻糖 —— 扒拉不开

  毛猴子拉车 —— 乱了套;乱套了

  秃山上的猴子 —— 没啥耍了

  猴子耍耗子 —— 大眼瞪小眼

  猴子着西装 —— 不合身

  朽木雕石猴 —— 坏孩子

  猴子扇扇子 —— 学人样

  猴子戴面具 —— 混充人;人面兽心

  毛猴子捞月亮 —— 白忙一场

  玩猴的耍狐狸 —— 不害臊;不知臊

  山西猴子河南人耍 —— 各有拿手好戏

  猴子吃核桃 —— 砸啦

  猴子拉车 —— 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猴子坐金殿 —— 一个惹祸大王

  猴子爬竹竿 —— 节节上升;上蹿下跳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猴子看戏 —— 干瞪眼;傻了眼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 —— 差着十万八千里

  猴子登台 —— 一出没有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 —— 好戏在后头

  发了疯的猴子 —— 上蹿下跳

  猴子捡姜 —— 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抱西瓜 —— 顾此失彼

  猴子唱大戏 —— 胡闹台

  猴子爬上樱桃树 —— 粗人吃细粮

  猴子戴箍 —— 自上圈套

  猴于爬梯 —— 一跃而上

  花果山的猴子 —— 无法无天

  孙悟空拔猴毛 —— 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猴子拉犁 —— 顶车

  猴子戴金冠 —— 惹祸大王

  孙悟空照镜子 —— 猴里猴气

  猴儿耍大刀 —— 胡砍

  猴子的屁股 —— 自来红;坐不住

  猴儿爬石崖 —— 显出你的能耐了

  猴吃辣椒 —— 抓耳挠腮

  猴子吃大蒜 —— 翻白眼

  猴子戴手套 —— 毛手毛脚

  耍猴的碰上敲锣的 —— 对一点了

  孙猴子上天宫 —— 得意忘形

  猴子爬板凳 —— 各想一头

  猴儿拿棒槌 ——胡抡

  孙猴子坐天下 —— 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 —— 老把戏

经典歇后语故事13

  包拯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曾当过知县、州官、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包公断案的故事(一)

  包拯早年做天长县的县令时,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公断案的故事(二)

  一天王五赶自己的驴去卖炭,他把驴捆在市场门口的树上,一会卖完了出来看见驴变的又瘦又小,就去报了案,包公想了想说:“把这头驴关上3天,再审,第三天包公说把这头驴打40打板,他爱怎么跑就怎么跑!然后派人在后面跟着那头驴,果然找到了偷王五驴的坏人!

  包公断案的故事(三)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宋朝时期,有个男孩帮父亲上街叫卖,他累了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等他醒来,发现篮子里的钱被偷了。包公跑过

  此地,说审这块石头,大家都感到好奇,于是包括偷钱的那个人也赶来看热闹。第二天,包公说让每个人往装了水了水桶投下一枚铜钱。当一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水面泛出一层油膜,于是下令抓住这人。包公以聪明和善于观察,抓住了贼。因为包公知道,男孩是卖油条的,难免沾有油渍。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

经典歇后语故事14

  1.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3.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4.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5.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6.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7.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8.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9.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10.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1.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12.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13.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4.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15.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16.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17.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8.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9.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0.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21.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2.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3.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24.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25.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6.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27.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28.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9.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30.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31.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32.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33.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4.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35.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36.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37.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38.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39.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经典歇后语故事15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2、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白菜。突然,有一个擂台。于是,他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上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少女正在与一个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用麻绳捆的结。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走出了擂场。接着吴东胜飞上了擂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3、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4、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从前有一个人见到一大户人家门上挂着一个很漂亮的铃铛,于是他想把这个铃铛偷来据为已有,他天真的以为掩着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当他碰到这个铃铛的时候,顿时发出声音,让大户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后的他,很后悔,为什么我掩着耳朵,还是有人听到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做什么事可以瞒天过海,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之后就流传这样一个歇后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6、关公面前耍大刀——自讨没趣

  故事:周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来。周仓哪儿是他的对手呢?被关二爷拨拉了一溜跟头!周仓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从心里服气啦。他当下跪在二爷面前,把手中的青龙宝刀捧过头顶,大声说道:“好刀要给好汉使,二爷!老周算服您啦,把这宝刀送给您,今后咱老周就给二爷拉马拽蹬、扛大刀啦!”关二爷见他真是条汉子,非常喜欢他的直爽劲儿,当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后,周仓就给关二爷扛大刀片子啦。“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句俗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7、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8、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9、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歇后语故事大全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篇。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里。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狗又乘胜追击,不一会儿,老鼠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来了,他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香,原来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用。

  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