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推荐8篇

分类:读后感 日期:2024-11-25 01:15人气:加载中...


真实的情感是撰写读后感的重要元素,能够让我们的文字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能帮助我们在语言组织上更加严谨,避免表达上的模糊不清,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爱读书的孩子》这篇短文,对故事中的主人翁产生无比的佩服。短文记叙了伦敦住着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他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当童工。他虽然环境苦,但是志气大。天天都要到书店的橱窗.. ......

真实的情感是撰写读后感的重要元素,能够让我们的文字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能帮助我们在语言组织上更加严谨,避免表达上的模糊不清,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推荐8篇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爱读书的孩子》这篇短文,对故事中的主人翁产生无比的佩服。

短文记叙了伦敦住着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他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当童工。他虽然环境苦,但是志气大。天天都要到书店的橱窗旁读书。他的爱读书感动了书店的一位老人,同意孩子随时都可以来这读书,无需付钱。经过孩子的一番努力,他终于成才了。他就是闻名作家、记者,英国一家报纸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龙。

当我读到“一天早晨在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橱窗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书读完才走。”我想:那孩子有要上班又要读书,太辛劳了,他一定只是一时得好奇罢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我读到“就这样,那本书天天向后翻两页,他天天来读,直到把书全部读完。”时,我恍然大悟,他并没有放弃读书,他是多么爱读书啊!

比起这个孩子,我差劲多了。记得一次,表哥送我一本《宇宙大观》的地理书,一开始我读得津津有味,但是好景不长,渐渐的,我越来越厌倦读这本书。后来这本书的命运就是放在书架给蜘蛛搭丝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读了《爱读书的孩子》,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话中其意。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2

会自主学习,让寒假变得更充实些。漫长的假期想用读书来充实。利用这次暑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写的名著——《骆驼祥子》。我一直很好奇它为什么那么出名,但是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一项想强好胜但却又老实,富有理要的乡下人——祥子。他来到北平后,干起了拉车这一职业。他的理要就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车,他吃尽了苦头。被抢、被诈,无奈成亲,却丧了妻,喜欢的人也走了。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这样无情的社会就像一瓢冷水,将祥子最后的希望的星火也被浇熄了。祥子拉车不勤快了,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祥子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曾经向上、不屈的祥子变了,他变得无赖、自私,变得沉沦自弃,吃喝嫖赌他都学会了,成了“次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本书带我看见了无情的社会是怎样把一项不喝酒,不吸烟,没有沾染上一点点地恶习的老实人逼成一项堕落的“次人主义的末路鬼”的全过程。祥子是一项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却依然落了次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大家这次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想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己的理要可以放下一切!

我很喜欢作者老舍在书中的一句话:“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是啊,祥子的堕落不是祥子的错,而是整次社会中的乌烟瘴气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变了质。这让我要起了大家自己,当今的社会比起以前是很不一样,没有那么无情,更没有那么多不公平的事。应该说每次人都能够有机会达成自己的理要。而如今的那些“社会败类”,或许他们奋斗过,但吃不了苦,最终沦落到这种不堪的地步。大家既然有这次条件,为何不努力奋斗,去达成理要呢?

大家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想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无论再苦再难,都想奋斗下去。真正学会“不抛弃,不妥协!”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3

一个凄静的夜晚,我来到了周公馆前,踟躇,犹豫,我是否该进去看她——一个同时失去儿子和爱人,又失去丈夫的女人?

敲开周公馆的大门,一个女人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圆的暮色里,散发着犹豫的芬芳.

“你来了,随便坐.”

自从周朴园的和侍萍相继死去后,我成了她最好的朋友.虽然每次她的话不多,但我从她大而灰暗的眼睛里已经看出这个曾经近乎疯癫的女人的心慢慢地死去。

“想通了,便不在痛苦。”

这个可怜的女人。曾经的敢爱敢恨,曾经的强烈反抗,曾经的叛逆挣扎,在她的身上都已找不到半点痕迹。

她是这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现在……不知道当她回忆自己曾说“我不好似周朴园的妻子,不好似周冲的母亲”时,会有什么感想。

“我那么,可他却从未爱过我 。”

真的`很为她鸣不平,她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当周萍试图带走四凤时,她再也忍不住了,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和自己的仆人私奔,任何女人都是受不了的。爱恨交织烧毁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着仇恨的躯壳。妒火和仇恨驱使她一一个庸俗女人的方式去报复周萍,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儿子来达到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目的。我看不起周萍这样的男人,他不配拥有繁漪的爱。天真的繁漪以为周萍真的爱她,真愿意陪她到天涯海角,厮守到天荒地老,爱她到海枯石烂。当繁漪把自己的一切——性命,名誉交给周萍之后,她就什么也不顾了。可是周萍太让她失望了,一个男人不能为他的爱负责那还算什么男?人?为什么他不能抛弃封建伦常的羁绊呢?虽然繁漪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违背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但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

“太太,请喝茶。”仆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

“太太!”“太太!”“太太?”

面前的繁漪闭上了眼睛,她真的累了

她去了,但像她这样的爱,遗世独立,至净至美,淡雅清芬,永远令人迷醉神往。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4

?在人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它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很小父母双亡,由外祖母抚养,可家庭贫困的外祖母哪能抚养的起呢?走投无路的情景下只好逼高尔基流浪街头自我养活自我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十分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欢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尔基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很多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阁楼上晒衣服,想起那本书,就将它拿出,读起来。我读的入了迷,一向读到身子冻僵了为止。(省略)我读的入了迷,耳朵听到大门口的门铃声,竟然一时弄不明白这是谁在拉铃,为什么要拉铃。(省略)“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

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

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

虽然高尔基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向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功夫不付有心人,最终,他经过努力的自学,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著名文学作家!啊!高尔基是多么的伟大呀!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要向高尔基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的伙伴及老师。每本好书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好处。让我们受益匪浅。

?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分别为:挫折、懒惰、目标、快乐、竞争、偏科、恋爱、逆反、方法、冲动、沟通、创新、压力、感悟。这14样与我们的初中生活十分贴切,并且读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书中主要写了5个孩子:杨略、孙甜、顾盛凌、陈之浩、袁征。几人与我们相同,都是刚入学的初中生,他们也在生活学习上碰到了许多中学生都有的问题。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会迷茫和无助,每当这时,他们都会收到一个叫心仪的人的来信,为他们解惑提供帮助。

初中与小学不同,初中的竞争更加激烈,会让我们与他人拉开巨大的差距。人类不可能一直走直路,一定会遇到上坡或下坡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挫折,否则你将一再挫落。

目标十分重要,这是你前进的`方向。就如一艘船在大雾中航行,但有座灯塔指引它前进一样。目标就是如灯塔而我们就如小船。同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

我们这个年龄正处于叛逆期,所以在与父母交谈时不免会发生口角。这时我们就需要好好的与父母进行沟通。精彩的初中生活才开始,我们应好好努力!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6

在暑假开始时,我开始阅读《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我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地阅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简述了一位父亲以大朋友倪甫清的身份给儿子杨略写的信。这本书一共有十一章内容和尾声后记,其中在这写的十一封信中,前十封是倪甫清给予杨略生活和学习中的提醒和帮助,最后一封是倪甫清揭示了他父亲的身份,而尾声是杨略和他的同学们共同编书的过程。

在《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中,作者尚阳、余闲以父亲和儿子的观念,表露了现代生活中初中生的苦恼和困难、学习中的体现。这是一本可以体现我们青少年的一本好书,我们应该认真阅读。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苏格拉底和他的助手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苏格拉底在临终前助手为他选拔优秀的人的故事,而最优秀的人就是他自己。体现了助手不自信的表现,也告诫我们应该对自己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而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前部分写了现代青少年的表现和这本书的作者、一位ceo将众生分为的四种类型:一是卓越的人,即领袖;二是优秀的人;三是非常普通的人;四是永远的“贫困者”。在这四类人中每一类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

在《你在为谁读书》的是一个章节中,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有一段简要描述,在这段文字中大体表现了整章内容的中心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父亲倪甫清的十一封信中,多次运用典故,说明道理,深切的教导儿子做人、做事与学习,形象生动地体现了父亲的慈爱。在这十一封信中,前十封信中分别附加有趣味测试,不但让青少年认清了自己,而且吸引我们青少年继续往下读。这本书又有谁能不喜欢呢?

在《你在为谁读书》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在我们青少年时代,我们走每一步都需要为自己定下计划,做出打算,什麽事该做,什麽事不该做,什麽事重要,什麽事不重要。并且,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保持自信,对自己自信,对他人尊重。

我们做到一:有计划有规划。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制定一个计划,并为此而奋斗。二:我们在做每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都要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有坚定的信念。三:我们不能懒惰,要勤奋。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四:在生活中,要有爱心,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他必然会爱别人。五: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自信,自信是心灵里不灭的圣火。六:在学习生活中,要全力以赴。七:在社会生活中,要有美好的品德。八:没有不能沟通的事。九:爱情是美好的,但不适合青春期。十:只要能够有毅力、有决心追求你的目标,就一定会成功。

我们要认真阅读《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必定会受益无穷。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7

通过学习孙红京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他的事迹平凡又伟大,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孙老师身上,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教育着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孙教师为榜样,学习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孙老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在读书的读后感篇8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撰写的西方人物志,以在西方刑法学历史上曾经做出重大贡献的十位刑法思想家为单元,勾画出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和刑法理论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这十位刑法思想家中,既有康德、黑格尔、边沁这样以哲学思想著称的学者,他们对刑法的独特论述值得关注;又有孟德斯鸠、贝卡利亚、费尔巴哈这样对刑法学科的形成具有创始贡献的学者,他们对刑法基本理念之形成功不可没;同时还有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这样对于刑法学派的形成具有开拓功勋的学者,他们对拓展刑法学术视野居功至伟。最后,笔者将下文叙述中选取几位印象较为深刻的刑法学家进行解读。

孟德斯鸠的标签是“探寻法意”。他从政体形式出发,分析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制度。而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明确将自由作为刑法的根基,使得刑法第一次从血腥中解放出来,成为保障自由的工具。此外,他把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犯罪的载体并提出“罪与刑之间的适当比例”的命题对于排除主观归罪和建立罪行相当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贝卡里亚的标签是“建构公理”。他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普遍真理,这些真理中包含着我们称之为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即罪刑法定主义、罪行均衡原则和刑罚人道主义,而现代民主国家包括我国的刑法中无不体现着这些原则。在犯罪层面,他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除此之外,犯罪还应具备违法性,这就从形式和实质层面点明了犯罪的特征。在刑罚层面,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首倡刑罚目的的功利观,提出双面预防的理论以及主张刑罚宽和化和废除死刑,毫无疑问,这些前瞻性的主张对于当今司法改革大有裨益。

康德的标签是“弘扬道义”。顾名思义,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道义报应论和等量报应论上。首先,他提出的报应不同于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 和同态复仇,而是把赎罪和赔偿等交换意义上的等价作为复仇的标准,从而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其次,他提出的道义报应主义刑罚哲学否定了神意报应主义,认为人是现实上创造的最终目的,以尊重人作为目的.价值,并由此提出经典论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也即只有在一个人犯了罪的情况下才能加刑于他。这些论述剔除了报应论中的神学内容,使之世俗化,并以此论证刑罚的依据,使报应刑主义完成了从蒙昧到理性的转换。但这种以牙还牙式的绝对报应主义忽略了功利主义预防,因此也存在问题。

龙勃罗梭的标签是“遭遇基因”。他的思想精华概括下来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他对刑事古典学派的方法论研究进行了革命,将实证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他以观察作为研究犯罪的重要方法,将结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数据上,从而结束了对犯罪的抽象臆想,但唯一缺陷就是他没有进一步揭示犯罪产生的内在根据。第二,他提出了“犯罪天生论”。也即早期认为犯罪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存在天生犯罪人;到了晚期他开始强调堕落对犯罪产生的原因力,实现了从侧重生理因素发展到兼顾心理及其他社会因素。第三,在刑罚层面,他一反古典学派的道义责任,提出了“社会责任论”,也即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不是基于报应而是基于人身危险性,这就为后来的保安处分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斯特的标签是“关切目的”。他的思想精髓同样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第一,复兴刑事政策。李斯特使刑事政策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他认为刑事政策的目的是价值判断,其主要是为了解决法律事实的“当为”而非仅局限于犯罪刑罚等事实学的范围。反观我国,可以说是在近些年来将刑事政策应运到了极致,但是大而概括式的概念演绎与笼统适用的确值得反思,如何精准化的运用刑事政策才是值得重视的地方。第二,犯罪征表说的提出。他把犯罪行为看作是行为人反社会性格的征表,统称为“人身危险性”,也即因受惩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第三,他提出目的刑主义,重视犯罪的预防作用,特别是特殊预防,并且把改善教育为内容的刑罚视为目的刑的根本要求。预防刑的倡导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的确更能从内心破除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使其更好的改造和回归社会。

读完整本书,可以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探寻法意的孟德斯鸠到关切目的的李斯特,从古典学派到人类学派再到社会学派,原来刑法思想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虽然说这些刑法思想家只涉及了其中某一点而不及其余,但是就这“一点”恰恰是以往的“全面”中所没有的,因而又是深刻的。而且在那样的时代,他们能够挣脱封建的牢笼,追求理性,进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是很值得尊敬的。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片面的刑法思想家,他们突破了平庸的全面,带给我们全新的视野,给我们呈现出全面—片面—全面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发展轨迹,才使得刑法思想的不断成长,进而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可见,这片面的背后蕴藏着多大的力量,也正是这些否定性的力量,让我们处在永远进步的潮流之中。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