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论文
分类:范文 日期:2024-06-14 02:45人气:加载中...
- 社交及商务礼仪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社交礼仪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交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交礼仪论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吉林大学400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大学400名学生、吉林建筑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师范大学4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5所大学的20xx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20xx份问卷,收回1800份问卷,作废200份,问卷有效率合格。
1.2.3数理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程度
根据统计的结果看出,从说不清楚到不知道社交礼仪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只有10%的学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社交礼仪,而10%的学生只能大概地说出一些有关社交礼仪的事例。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极其粗浅的。
2.1.1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分数决定前途已成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一个共识,人们在“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这样的怪圈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教育”的根本在“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了首位。人们在看中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所以,“修身”变为“修分”,“人将社交礼仪为先”变为“人将分数为先”。改变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1.2本科教育中缺少社交礼仪教育
在当今的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交礼仪品行必将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2.1.3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严重地扭曲了这些人的伦理、道德、品行。社交礼仪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多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灵魂,交往的内涵如果缺少了社交礼仪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质量和人际交往的认同性。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职业行为中、在履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必须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
2.2大学生对掌握社交礼仪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40%,而60%的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部分高学历人群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
2.2.1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不参与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交际技巧和交往艺术,进而达到参与社会交往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艺术和交往技巧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人们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狭义的人际交往拓展为广义的公众交往。
2.2.2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古人云:既学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将知书达理作为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当今社会中知书不达礼者大有人在,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出现严重的偏差。目前,高校依然存在着让人尴尬的现象:个别学生虽然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其行为却连最基本道德水准也不能达到,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所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逐渐深入,在开放的社会新秩序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频繁交往和沟通中谋求自身的有效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具备丰富的交往社交礼仪知识和能力必然成为新秩序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交往成功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交往细节,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度,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社交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2.2.3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了用真心去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友谊和友情,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需要。社交礼仪教育的宗旨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高度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社交礼仪规范、交往艺术与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就是有序的社会,有序的社会才称得上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才称得上是进步的社会。
2.3大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而其他渠道则高达80%,可以看出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明显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大学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完善社交礼仪教育的课程,增加社交礼仪教育的学时,配备完善的社交礼仪教育训练场所,建设社交礼仪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交礼仪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训练,把社交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交礼仪知识讲授和社交礼仪训练,使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社交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社交礼仪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社交礼仪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甚至仍然认为,社交礼仪教育可有可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优秀的学生。一些学生则认为,那些专业课、基础课都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无关紧要的社交礼仪。所以,加强社交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深层理解,解决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理解,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
利用多彩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的校园社交礼仪活动,利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交礼仪文化宣传标语,举办社交礼仪常识的讲座、演讲、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交礼仪活动,使社交礼仪行为成为校园时尚,懂社交礼仪可敬,失社交礼仪可耻。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社交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社交礼仪实践的成就。努力宣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社交礼仪风范,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社交礼仪之校、文明之校、文化之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道德、有社交礼仪、有修养、有文化、有才学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是极度贫乏的,这种现象可以折射出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表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懂交往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有嘲笑具有社交礼仪行为的人的现象,对于交往行为的美丑取向不准确;大学生获得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缺乏规范的教育渠道,多数学校没有社交礼仪课程的合理设置。
3.2建议
高校是个特殊教育平台,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渠道、多视角、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从国家、民族、传统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交礼仪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建议高校把社交礼仪教育列为必修课,加大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
社交礼仪论文2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剖析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从多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旨在说明礼仪修养对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教师;礼仪修养;教育教学
1前言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修养是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学识、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礼仪修养及价值取向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表、仪容、仪态。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2.1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追求新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2.2端庄的仪表仪容
仪表仪容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品德情操、身份地位等。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着装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论其服装质量、新旧程度,首先,要整洁、大方,要根据年龄、体型、肤色、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服装。其次,男教师出入正式场合穿着西装时,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衬衫、领带、裤子、鞋袜、包等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切忌着短裤、吊带、背心、拖鞋等出入教学或办公场合。
2.3儒雅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表达、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表述清楚、音量适当、语气语调适宜、适度表现幽默。
2.4礼貌的交际方式
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核心是“尊重”。高校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对方。与学生相处时,要亲疏适宜、远近有度。对待学生要如子、如亲、如友,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学生,同时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老师应有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与同事相处时,贵在和谐,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坦然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相互尊重,真诚以待。
2.5规范的日常行为
平常在校园里,教师随便一些虽能理解但不可失礼,因为教师的身份规范着教师的言行。然而有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如上课看手机玩微信,与学生座谈时旁若无人地抽烟,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不文明的用语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不好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待人接物诚恳而温和,举止态度谦恭而自信,这样,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3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3.1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老师定位。教师整洁的仪容、大方的仪态、恰当的言谈和得体的服饰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影响。当学生认可了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不凡的内在修养后,他们会更喜欢该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虽然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会吸引学生模仿,从而形成自身的形象定位。
3.3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然大方、庄重得体的着装和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谈吐儒雅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仪容、形象欠佳的教师,不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甚至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4构建文明校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而且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礼仪表达对彼此的尊重与友好,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促进社会和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其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可以带动大学生自觉习礼,促进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做保证,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因此,必须积极行动,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4.1提升高校教师礼仪修养认识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意识,高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这样,学习者会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把学习教师礼仪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一种自然流露,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其次,加强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是指导其礼仪修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高校教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4.2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把高校教师质量关、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将教师礼仪列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引导高校教师规范自己的仪表仪容和言谈举止.其次,强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学习和训练。将礼仪学习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配以具体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礼仪修养。再次,全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相关政策维护、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使高校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将加深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身的动力。
4.3加强高校教师礼仪培训
首先,将教师礼仪纳入高校招聘的考察范围。这就要求学校既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其礼仪修养,以此保证高校招聘到专业知识扎实、礼仪修养良好的双优教师。其次,将教师礼仪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应将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实践和礼仪辅导等。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进行评估,将其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范围,使之制度化与终身化。再次,创造良好的全员礼仪环境。高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举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镜子,让师生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
4.4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礼仪教育也是如此。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所以,作为礼仪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文明优雅的口语与体态语、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时,就会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整体旋律,弹拨出教书育人的最美乐章,这也是一名教师驾驭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4.5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如今的大学校园,已过多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不仅没有为人师表,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比如上课不注意形象,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口成“脏”,着奇装异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都应出台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氛围。高校应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垃圾箱、标示牌等,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卫生,打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总之,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以达到环境育人的要求和效果。
5结语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是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在深入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的规范要求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礼仪修养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萍.现代礼仪实务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2]李欣,杨德利.浅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J].学理论,20xx(5).
[3]赵亚灿.浅析礼仪修养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xx(15).
社交礼仪论文3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良好的礼仪风范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自身的良好修养。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良好的礼仪是领导者智慧与人格魅力的体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自身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集体、事业,甚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领导礼仪关乎国家形象。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使领导者在公众场合、国际交往中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被媒体追踪,不同举止往往会引发人们众多的揣摸、猜测。媒体的解读、公众的理解,使领导者的礼仪举止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领导人物的礼仪举止是否得当,关系重大。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为一个大国的领袖,在一次国际会议发言时,用皮鞋敲桌子,这一不文明之举顿时让世界哗然,也引来媒体和公众指责。可见,领导者的行为举止对社会、对国家的影响不容忽视。
领导礼仪是职场学习的表率。礼仪昭示着文明素养水平,特别是在政治场合中,一个有亲和力、公信力的领导者,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领导礼仪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角色对其所做的要求,也应是其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西方学者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懂礼仪的领导者必然懂得尊重所有人。
领导者学礼仪,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谦和待人。一个礼仪周全的人,其人格的魅力也必然得以提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是否懂得和运用礼仪,不仅反映着自身素质,而且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单位的形象。所以,不管在什么场所下,领导者一定要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领导者学礼仪,必须提高对生活、对文化全方位的理解,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懂得自制、自律。第三,要通过运用文明礼仪性的语言和行为,通过得体的文明仪容服饰和外表形象,通过在实践中加强对文明行为举止的锻炼,不断提高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唯其如此,领导者的礼仪风范才能成为公众和部下的表率。
礼仪,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也具有不竭的生命力。领导者只有学礼仪、懂礼仪、守礼仪,才能体现领导者的无限智慧与人格魅力。总之,只要我们领导干部平时多注意观察,多注意学习,多注意实践,多注意讲究礼仪修养,就会给大家展示出自己良好的形象,进而树立机关部门良好的形象。
社交礼仪论文4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修养;礼貌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一》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1. 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2.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3.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4.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
一、仪表礼仪
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二、发型与服饰礼仪
1.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2.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3.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二》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三、握手的顺序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
四、握手的规矩
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1.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2.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三》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第三,进餐时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第五,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六,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七,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总之,通过以上提到的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
参考文献:
[1]于忠艳.现代商务礼仪[M].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
[2]金正昆.政务礼仪[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3]白燕.天津社会科学[M].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社交礼仪论文5
摘要:在学习了《社交礼仪》这门课程后,对礼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得出的相关心得体会。
关键字:礼仪、微笑、人格魅力
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我,虽然小时候对社交礼仪的了解没有现在这么深刻,但是一般性常见礼节还是接触较多。而且父亲从小就培养我们压迫以礼待人、热情相待……用父亲的话来说,礼仪就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和道德习惯,他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例如从说话做起,不准讲脏话,见到长辈要主动称呼问好,并且要笑脸相迎。客人来了,先要称呼,然后请坐,再泡茶、发烟(男士)等等招呼客人。吃饭的时候,必须时刻用手托住碗,当有客人的时候,作为晚辈先要让客人先坐,夹菜只夹自己面前的菜,不允许端起菜碗到菜汤和大大咧咧的在桌子上闹等等。学过《社交礼仪》后,觉得自己虽然还有很多地方要加强,但是也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从小就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
马上要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社交礼仪在以后的生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从小就要求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讲理懂理要从自身做起,且不说要发扬,至少要继承这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素质,以礼相待,使自己在这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社会保持应有的绅士风度,能在和人交往中保持着愉快的交往方式,而不是因为一些基本社交礼仪细节而毁坏别人多自己的印象。
礼仪是交往中的一张名片。
文明友好的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尊重,可以在和谐的交往中得到友谊,在自己奋斗之路上,遇到挫折亦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
正确的礼仪方式让人对自己有了第一印象,就像别人接过名片了解了对方第一信息一样。首先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分,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增加了“人和”的筹码,别人乐于接受有教养的人,可以让别人带着轻松的心情交流,促进双方友好往来。为下一步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要做一个能给别人好印象的人,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理解自己!
礼仪是交往中的一瓶润滑剂。
交往是一种互动过程,不当的礼仪会造成气氛尴尬,而友好恰当的.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障碍,起到和对方互动的作用。俗话所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就从侧面反映出懂得礼仪的好处。
良好的礼仪方式可以与人舒心的相处,别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热心,使对方心里感到温暖!
礼仪是交往中的一座桥梁。
正确的礼仪给人传达一种很热心的信息!让人觉得礼仪方式恰当,别人当然非常认可自己,从而为下一步沟通建立一个友好的相处环境,为后面的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沟通你我,从自己做起!用热心的利益方式切断隔阂,是敲开心门的敲门砖,打开心门的钥匙;是建立交流,连接双方心灵的桥梁。
礼仪要从小处做起,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在交往过程中,别人可以从微小的礼仪中观察一个人的品德能力,以小见大,就知道个人能力如何了。
见面的时候哪怕是小小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向人愉快地打招呼,也是提升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相反,若对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别人打的招呼,形同陌路,态度冷漠,则非常失礼。
小细节小礼节可以展示自己的以下的面貌,以微笑为例:
微笑,自然大方,真诚友善。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1、表现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人才会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
2、 表现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积极向上,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交往,使人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3、 表现真诚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4、表现乐业敬业。工作岗位上保持微笑,说明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克尽职守。如在服务岗位,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服务对象倍感愉快和温暖。
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或娇饰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视作"参与社交的通行证"。
所以,正确的礼仪姿态可以展示自我,表现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为人处世观。要做好,很难,但是不做,那就是失礼!用好了,是一剂良方,用得不当,就变成一副毒药!正确的礼仪可以向别人展示你的人格魅力,而不当的礼仪方式会让你受到失礼的强大“杀伤力”。
社交礼仪论文6
摘 要:
社交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知识相当匮乏,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剖析了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社交礼仪;礼仪教育;大学生
自古以来,社交礼仪都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是人类社会为维系正常社会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社交礼仪看作是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随着高校生源扩招,来自不同社会、家庭和经济背景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素质参差不齐。不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使他们对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差别巨大,有的自小具有良好的家教并受到相关熏陶;有的成长在父母每天奔波只为维持一家温饱的艰苦环境中;有的性格开朗,爱好学习,善于交际,能从不同的人和事中学习到更多社交礼仪;有的沉闷自闭,懒惰散漫,反应迟钝,对社交礼仪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知识相当匮乏,在社交礼仪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在和教师相处时的社交礼仪现状
大部分学生见面时能向教师问好,但是见到教师却擦肩而过或老远见到就改道而行的学生也不少。他们怕和教师打交道,实在不能避免时也是畏首畏尾,极不自然,能经常和教师交流的学生屈指可数。
多数学生进办公室不懂敲门,不懂向见到的认识或不认识的教师问好,冲进去只招呼自己要找的教师,而对经过身边的人视而不见,有些甚至穿着拖鞋、吃着零食、带着耳机就进了办公室。当班主任或辅导员去寝室探访时,热情相迎并得体招呼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学生招呼一下然后继续做自己的,有的干脆沉浸在电脑游戏中头也不抬,很少把教师当成客人接待。
学生给教师打电话不分工作和休息时间,往往只按自己的意愿,很多都不会主动汇报自己的班级和姓名。给教师发短信咨询问题也经常不署名,教师不知道自己回答的对象是谁,从而不愿回答。
二、当代大学生在和学生相处时的社交礼仪现状
除了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社团工作的学生外,很多学生的社交圈子仅仅限于本班级甚至本寝室。学生回到寝室就关闭房门,相互串门也只成了偶尔为之的行为,大家相互了解少。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或是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而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学生相处时往往个性要强,不顾他人感受或是随意贬低、打击、侮辱、中伤他人。
学生之间相处常不守时或是不诚信,约好两点见面结果两点半还没出门,不为自己迟到而愧疚,反而振振有词编织各种理由搪塞;开班会或学生例会时,等待人员到齐的时间往往比开会的时间还长,浪费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明明之前定好的事情,有的学生根本完不成,或是毫无缘由地反悔;有的学生借同学物品不还,损坏后也不赔偿。
受当下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之间请人帮忙也越来越功利化和金钱化,请客、送礼、给好处成了必需的手段,过去只需一句“谢谢”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往往还得有附加物。部分学生提供帮助不再无偿,有的甚至借帮忙来赚钱。
由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大学生情侣越来越多,在多数学生正常交往之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越来越不文明。有的情侣在教室上自习时过于亲密,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有的情侣在教师上课时也公然搂抱,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三、当代大学生在其他校园生活中的社交礼仪现状
上课时,总有学生迟到或中途随意进出教室上厕所、接电话,也有学生穿着拖鞋、背心、吊带,啃着面包馒头就进了课堂,他们根本不觉得这些行为是对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不尊重。升旗仪式上总能看到带着帽子、左顾右盼、窃窃私语或低头玩手机的学生,不知他们的爱国之心体现在何处。空空的教室里总是能看到满黑板的粉笔字、满抽屉的垃圾和满教室亮着的灯,不知擦黑板、丢垃圾和随手关灯这样的举手之劳对学生来说有多难。
网络对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改变都是巨大的,大学生深受影响,交流由人人对话转变为人机对话,阻碍了学生之间沟通;“脑残体”“火星文”“有木有”等在校园疯传,学生不好好写字,也不好好说话,请假条错别字连篇,QQ签名尽是看不懂的符号。
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社交礼仪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明确在社会交际活动和各种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使现有行为转变为应有行为,自觉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
社交礼仪论文7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的,对于我们立足于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社交礼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基本的社交礼仪供借鉴。
一、社交礼仪基本定义
所谓礼仪,就是人们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要求共同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各种方式固定下来。对个体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交际能力、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生活习惯、道德风尚的反映。从个体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高低的外在表现。从交际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门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抑或交际方法,是人际关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表示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分为政务礼仪、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社交礼仪等五大类。
二、社交中存在的礼仪问题
曾经有个故事就谈到了礼仪问题,有个年轻人问路,遇到一个老太爷,他问:“喂,陈村怎么走?”老太爷笑呵呵地说:“不远不远,往这个方向还有三四拐杖。”年轻人走啊走,走来走去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村子里面,他意识到可能因自己没礼貌被老太爷骗了,回头又遇见了老太爷,他作揖对老太爷说:“老伯,请问陈村怎么走?”老太爷说:“这就对了,往那个方向出了村庄直走再右拐就到了。”由此可知,礼仪在社交礼仪中存在着重要作用,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问题:比如公共场所到处乱扔垃圾、不懂排队、大声喧哗、不懂礼节礼貌等等。这就是人们缺乏礼仪意识,平时生活中都不大注重礼仪问题,不重视的具体表现。比如在比较重要的场合,如餐桌礼仪,没有专门的礼仪教程指导,不懂礼仪。人们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时代,都没好好的去学习和注意礼仪问题,如商务礼仪、乘车礼仪、餐桌礼仪等等,没有好好去学习、实践。缺乏礼仪,导致自身形象也会受损,工作上的升迁也可能受到影响。
三、几种基本的社交礼仪
1、餐桌礼仪
(1)入坐礼仪
如果你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地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邀请入坐的顺序为: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应在男主人的右边,贵宾则应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如果主客之分,也没有有长辈在场,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需要中途离席时,有必要跟同桌的人打招呼,男士应该起身表示礼貌,如果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可以帮忙拖拉座位。外出用餐时,可能会携带包包,这时包包应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应该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
(2)使用礼仪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使用餐巾时,等大家都坐定后,才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餐巾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这是缺乏气质的表现,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咀嚼食物时,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食用贝类海鲜时应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食用水果时,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切片的水果,应该用小叉子取食。
2 、乘车礼仪
(1)上下车礼仪
当主人与客人同乘一辆轿车时:主人应为同车的第一主宾打开轿车的右侧后门,用手挡住车门上沿,防止客人碰到头。 客人坐好后再关门,注意不要夹了客人的手或者衣服,然后从车尾绕到左侧为另外的客人开门或自己上车;当和女士、长辈一同乘车:应请女士、长辈先上车,并为对方开关车门;抵达目的地时,主人首先下车,然后为客人打开车门;倘若女士裙子太短或太紧不宜先上车时;男士可主动表示坐次要位置;女士上车时:先背对车座,轻轻坐在座位上,合并双脚并一同收入车内;下车时,也要双脚同时着地,否则有失大雅。
(2)小轿车的座次排序
第一个上座称“社交场合的.上座”:主人开车时,上座为副驾驶。把这个位置能和主人方便的交谈。如果这时你坐在后排,就有把主人当成你司机的嫌疑。
(3)注意
乘坐主人驾驶的轿车时,不能令前排座空着,表示相伴。主人驾车送其友人夫妇回家时,由友人之中的男士,一定要坐在副驾驶座上,与主人相伴,而不宜形影不离地与其夫人坐在后排,那将是失礼之至。
3、饮茶礼仪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冲泡开始前,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应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以及这种茶的文化背景、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等。要语言精练,语意正确,语调亲切,使饮者感到茶道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说“请用茶”。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并说“谢谢”。
4、公共礼仪
(1)影剧院
出席正式的晚会时,着装要庄重、高雅、严肃。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可以选择深色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
入场时间宜在演出正式开始之前的一刻钟左右,即应进人出场所。应提前入场。入场后应配合组织者的安排,持票排队人场,凭票对号人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如果需要从其他已经落座的观众前面通过,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当先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随后面向对方侧身而过。
去参加晚会,主要目的就是观看演出。在观看演出时,既不能妨碍演员的表演,也不能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不交头接耳、不通讯联络、不进食吸烟、不随便走动、不影响他人。不提前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做到井然有序。不争道抢行,制造混乱。
(2)图书馆、阅览室
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首先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背心、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都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尤为重要,我们都应该重视它!
推荐阅读:
为什么要学习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的原则
社交礼仪论文8
在当今时代中,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识,有着敢做敢为的无畏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社会上的精英,是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礼仪意识,缺乏交际礼仪的能力,这一点会让大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于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大学更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1、礼仪的定义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2.1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2.3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4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交际礼仪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
3、大学生礼仪的现存问题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但很多大学生的交际礼仪能力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优秀,他们甚至不懂什么为交际礼仪,更别说讲礼仪了。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宿舍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堂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及迟到早退;在公共场合行为放荡不羁;在个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时尚、穿着不得体等。作为学校会计系礼仪队队长,我感同身受,在开学初礼仪队招新面试中,许多大一新生缺乏礼仪礼貌,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好也没有,而仪容仪表方面,衣着颇随意,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对面试的尊重,对面试官的尊重。
4、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4.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礼仪教育缺位
道德与礼仪教育表现为一个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传递过程。因此学前阶段、小学及中学阶段恰当的礼仪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在这些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理论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尚未得到彻底改变,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学校过分注重“成长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导致从学前到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的礼仪培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4.2家庭礼仪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而往往较多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情况等。此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的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简单,没有机会再家庭中参与和感受礼仪实践。当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和交往中出现失礼或失误行为时,一些家长也采取模棱两可甚至包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养成礼仪素养的机会。
4.3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礼仪行为管理,忽视了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对礼仪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高校也几乎取消了升旗礼和课前的尊师礼,礼仪教育氛围的淡化,使大学生的知礼、行礼意识也逐渐淡化。从课程设置看,许多高校尚未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礼仪教育意识。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理所当然地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一些学校的公选课虽设置了礼仪教育课,但大多受礼仪教师不足、开课次数少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5、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礼仪
5.1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新审视礼仪教育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其中前五项内容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得出结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工作。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5.2大学生礼仪规范化
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5.3学校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障礼仪教育的持续性
人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使当代大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小学到大学礼仪课程开设的监督,在内容设计上适合合个年龄段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不缺乏礼仪教育。
5.4高校应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学实效性
建议高校把大学生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把礼仪教育引入各个大学各个专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化。此外在礼仪课程教学中药强化实践训练教育。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将礼仪知识变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想多练,成为一位有礼仪修养的大学生。
大学生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学校的努力,国家民族的努力,“礼仪之邦”必定永久长存,而我们自身的礼仪素养,也必将大大地提高。浅谈大学生礼仪的重要性与培养
社交礼仪论文9
关键词:礼仪;服务;培训
摘要:礼仪是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它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读者求知的重要场所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很强的职业里提出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
礼仪,就像空气一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要讲究礼仪,每个人都需要尊重,每个场合都需要注重礼仪。正确的运用礼仪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的运用礼仪会增加交往的信心。图书馆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正确地运用文明礼仪,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学习礼仪知识、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增强图书馆在行业的竞争力。
1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的道德修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准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位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工作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教师要有师德,医生要有医德。那么,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遵守“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政府也是通过向图书馆等公益性的服务窗口加大力度投入资金,来体现对纳税人的回报和关心,而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正和这种回报与关心息息相关。目前,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比如服务不规范、主动性服务差、馆员与读者沟通少等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够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从而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是通过每位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出来的,每位馆员都代表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提高个人修养也就是维护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关键在于自我提高,任何一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制约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靠自我提高,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美誉度,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2图书馆员的文明礼仪
21图书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它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读者求知的重要场所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很强的职业里提出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图书馆员的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服务工作,它的服务内容是“精神食粮”,服务的群体是求知者。图书馆员应提供的是优质的服务,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讲究艺术性,同时图书馆员的形象、言语、仪表、行为、举止,对读者都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普及、推广馆员的文明礼仪有很多方面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馆员的个人修养。②更好地对读者表示尊重。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④塑造和维护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因此,注重礼仪对图书馆员来说非常重要。
22图书馆员在具体方面体现礼仪
培根说:“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职业道德不仅是内在的素养,同时也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塑造,包括仪容仪表的礼仪、行为礼仪、语言礼仪等各个方面。在长期的文明服务过程中,馆员也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但由于缺乏对员工站姿、坐姿的训练,着装、服饰的要求,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缺少一点儿朝气。
221馆员仪容、仪表、仪态的礼仪
仪容礼仪要求工作人员在修饰维护个人礼仪时应注意面部整洁。女同志上班着淡妆,头发梳理干净。男同志不能留长发,鞋面干净整洁。馆员在工作时应遵守的仪容礼仪原则大致有四点:简洁、庄重、淡雅和避短。仪表礼仪也就是我们说的服饰礼仪,为了尊重服务的对象,同时也为了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服饰应与本身的岗位相适应。重视自己的服饰、服饰的统一与得体可以体现单位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形象,也有助于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仪态礼仪要求男女工作人员基本站姿的标准做法是:①两眼平视,略提高15度。②两肩下垂、挺胸抬头、腰部直立。③两腿立正并拢、两脚抓地,重心在后脚掌。在站姿方面男女工作人员略有差别:男工作人员站立时双脚可以叉开,大致与肩膀同宽,给人一种“威”的壮美感。女工作人员双脚可以以一条腿为中心的前提下稍微叉开,给人一种“柔”的优美感。走路时应该自如矫健、昂头挺胸、收腹平视,头要正、颈要直,两肩自然下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坐下时要轻轻入座,至少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后背轻靠椅背,女士双膝自然并拢(男士可略分开)。对面谈话时,身体要稍向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如果长时间坐立,可将两腿交叉重叠,但要注意将腿向回收。
222语言礼仪
馆员在同读者接触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双方的语言交流,馆员语言的运用既能体现自己的服务水平,又与单位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语言礼仪是指在使用语言时应表现出良好的文化修养,馆员在具体工作时,在文明用语方面应遵循一些基本礼仪规范。首先,要称呼得当,应从四个方面入手:①区分对象。②照顾习惯。③有主有次。④严防犯忌。其次,语言要标准、柔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用方言。最后,要用词文雅,应注意切实有用,切忌词不达意。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把十字文明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运用到工作当中。例如在接待读者时,经常会有读者问“有没有某某书,我怎么找不到”。工作人员应耐心地回答“有”或“没有”。“有”这本书就应该告诉读者“您好,这本书在某某地方,请您到那边就可以找到”;没有这本书时应回答“很抱歉,这本书刚借出去,您可以看看这类书可不可以”。当读者问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婉转地说“对不起,请把联系方式留下,有结果我马上通知你”。当读者在开架阅览室找不到自己要的书刊时,工作人员应主动迎上前去帮读者找到这本书。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服务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的。语言是门艺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与读者交流时应当有问必答、随听随答、不失尊敬。在接待读者过程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亲切,从而体现出“读者第一”的服务准则。 3微笑服务在读者服务中的作用
服务态度中最基本的标准是微笑,也是服务态度良好的表现形式。微笑服务已成为商家的经营之道和获胜的法宝。世界著名管理集团如喜来登、希尔顿、假日等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即服务金钥匙——“微笑”。显而易见,微笑在服务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微笑服务是读者服务的需求,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在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微笑,那么读者就有被尊重、受欢迎的感觉。微笑服务能使读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亲和力,从而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便于与读者更深层次地交流和沟通。微笑在服务过程中被称为“无声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微笑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工作人员的微笑可以表示对读者的真诚、理解等等,一位有知识、有文化、讲礼仪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是尊重读者的。无论工作人员的心情如何,情绪好坏都不应带到工作中,始终微笑面对每一位读者。坚持微笑服务,也是个人良好礼仪修养的外在体现。
真诚的微笑服务关系到图书馆形象的树立,也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所以,要掌握职业微笑的技巧。什么是职业微笑?指的是笑时只露八颗牙齿。职业微笑可以通过咬一只筷子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镜子,两唇角微向上翘,找到最佳的微笑尺度。
微笑服务其实是一种职业的自觉意识、饱满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的表现。作为在窗口工作的一线人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当工作人员心中有了读者时,自然而然见到读者便会笑口常开。工作人员应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好微笑的职业技巧,时刻注意塑造自我形象,用由衷的微笑来面对工作、面对读者。
4礼仪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不好的企业,也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完善的管理与培训。每一位工作人员,原本都是晶莹如玉的米粒,通过礼仪的培训可以去除谷壳,重新绽放自己的光彩。加强礼仪培训是工作的需要。图书馆是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图书馆员礼仪的培训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馆员的言谈举止直接对读者造成影响。通过系统专业的礼仪培训,可以提升馆员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
5图书馆团体礼仪
51文明服务,尊重读者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工作的核心就是为读者服务。真诚地对待读者,主动热情的文明礼仪服务是对读者的最大尊重。馆员的优质服务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声誉。
52善于学习,钻研业务
这是图书馆提供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在当今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善于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优秀的信息导航员,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53通力合作,相互帮助
图书馆事业是人民大众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团结合作,以集体利益为重,形成一个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
6结语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为读者服务,强化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正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通过礼仪的培训,使馆员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礼仪已经表现为一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甚至是关乎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图书馆来说,礼仪是图书馆形象、文化、馆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使图书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注重塑造自身的素质形象的同时,将礼仪升华为素质教育,在平时的读者接待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图书馆作为一个窗口单位,馆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在职业活动中要自觉运用文明礼仪,加强馆员的职业修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ZK(#]刘红欣谈文明礼仪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
[2]张京中华文明与礼仪[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3)
[3]成瑶从言谈细节谈高校图书馆流通环节服务礼仪[J]现代企业教育,20xx(8)
[4]祝林专业图书馆礼仪服务初探[J]科技信息,20xx(2)[ZK)]
社交礼仪论文10
[关键词]社交礼仪;培养;意义
礼仪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是和谐人际关系,改善交际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礼仪在社会交际、个人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摘要】
社交礼仪的内容很广泛,很深刻,它直指着我们文明修养,蕴涵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解读着我们的人格和心态,标显着我们的人生品味。
人类礼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礼之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便产生和发展起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社交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相互交往的规范,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社交礼仪有其重要的功能。
(一)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交流、传递是时代的特点。交际过程中,是信息双向交流、传递、互动的过程。社交礼仪作为人们内在涵养、素质、意向、心态的外在显现,无不传递这样或那样的信息,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利用,成为互相了解、认识的一种手段。社交礼仪首先传递出交往个体自身形象的信息。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初交,形成最初印象的因素主要是认知交际对象的外部线索和资料,这通常经由语言和非语言的途径获得,并且以非语言为主。而所有这些信息,大多数可通过社交礼仪传递出来。而秘书在交往中的信息传递作用尤为重要,他既要负责纵向的上下级的信息传递,又要有横向的公司间的信息传递。社交礼仪也能传递出对彼此关系、合作和利益的暗示或承诺的信息。
(二)感情交流的功能。感情是维系人们相互关系的黏合剂。在社会交往的大多数场合,施礼并非纯粹的礼仪之举,而是借以表情达意的方式。交往中,人们也常常有意无意地由他人对社交礼仪的遵照履行以及自己所受到的礼遇,来分析和判定这其中折射出的对方的心态、情感和意向,而后便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
(三)行为调节的`功能。社交礼仪侧重反映人们的外在行为规则,对交际行为具有规范、调节的功能。在社交礼仪形成、演变过程中,任何礼仪的出现都是以现实社会中最符合当时价值标准的模范行为为原型,以此加以衍化,从而发展成为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程式;任何形式化了的礼仪,又反过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明人。可见,行为调节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功能。
社交礼仪不仅在信息传递、感情交流、行为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而a且在人们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对个人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社交礼仪是道德的示范。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社会道德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判别是非、好坏、善恶、荣辱、褒贬、尊卑的标准,它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宣传等手段,形成一种无形的确是强大的力量,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使人际的社会交往活动更加规范化。社交礼仪正式伴随着人类频繁的社交活动而产生,属于这个庞大的道德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礼仪是行为的准则。社交礼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行为的标准和规范,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交往中,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知道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正所谓反映道德,行为代表礼仪,礼仪自然是行为的准则了。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社交礼仪,严格用各种符合多数人意愿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交往对象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赢得尽可能完美的社会信誉。
社交礼仪是交往的枢纽。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社会交际是人们相互接触、加深了解、沟通意见的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行为方式。社会交际十分重视人际交往效应,社会心理学用人际心距来研究人际交往程度,认为人际心距增减的因素有交往的有效性、交往品质、交往的需要度,这三者,无一不联系着人际交往的礼仪。人与人进行交往,双方第一个见面礼是握手问好,面带温和笑容,彼此从眼神中传递、流露出诚意,此即为构成人际交往的首要礼仪条件。
社交礼仪是文明标志。社交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和环境,遵守社交礼仪的状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之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施行礼仪,是以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以自重、自尊、自强为基础,以满足交流知识与信息、寻求友谊和理解的需要为目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文明的生活态度,坚持最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重视社交礼仪,讲求文明礼貌,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风范,蕴成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的仪态、从而有益于保持人际关系的纯洁性,有助于人类的文明进步。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好坏,对一个在事业上或生活上的成功与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际关系是走好人生的关键,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社会的发展中,为了个人的得到充足的发展,有必要提高个人的礼仪素质。
礼仪修养的形成是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过程,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模仿、积累而形成的,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在无论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群,只要把礼仪修养看做是自身素质的一部分,是生活和谐、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完善人格的重要组成,才会真正有自觉意识,主动地锻炼和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礼仪修养。
社交礼仪论文11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1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3.2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3.3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个人礼仪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社交礼仪论文12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5]。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5]。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5]。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社交礼仪论文13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社交是一个时尚名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促成了社交活动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的着装。服装在社交礼仪中具有重要作用,着装是否得体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在社交场合中,得体合理的着装,不仅可以展现个人魅力和气质,不失风度的轻松应对各种社交活动,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也体现了对礼仪的注重。本文对社交场合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社交场合中礼仪性服装款式的选择,探讨了社交礼仪中服装的搭配和种类,让人们从中了解基础的着装礼仪,在社交礼仪中得体合理的着装。
【关键词】社交礼仪;服装;搭配;运用
前言
社交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非常重视着装,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搭配服装和选择服装种类,以致因着装不当陷入尴尬境地[1]。服装也可称为服饰装束,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国家标准中服装指的是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服装是国家、民族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的反映,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要重视服装穿着,尤其是社交活动场合[2]。重视社交场合中的着装,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人社交礼仪的体现,不管以什么身份活动于社会上,必须做到仪容仪表方面的要求,穿着得体合理,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1.社交场合概述
社交场合是指工作之余交往应酬的场合,通常是在公众场合和同事、商务伙伴进行友好地交往应酬,这有利于和朋友、同事联络感情,典型的社交场合主要有宴会、舞会、聚会等,在这些场合中,人们必须注重着装仪态。虽然与朋友、同事相聚吃饭叫宴请,但实际上是一种交往应酬行为,在这样的场合中,得体合理的着装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感交流。通常情况下,社交场合有严格规范的着装要求,不能随意乱穿,以免陷入尴尬境地,影响自身形象。时尚个性是社交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这样的着装可以展现个人魅力,引领时尚前沿。
2.社交场合中礼仪性服装款式的选择
2.1男装款式选择
在社交场合中,男性礼仪性服装款式单一,着装选择较为简单,通常为西装。西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流西装文化被人们打上了有文化、有教养、有风度等标签。近年来,时尚风潮不断变化,世界各地逐渐流行中国元素,蕴含中国元素的服装渐渐出现在社交场合中,而且我国很多人也在正式社交场合中穿民族服装,向人们展示民族的文化,中国的魅力。在正式社交场合中,常见的含中国元素的男性礼仪性服装有中山装、唐装,对襟夹袄也是不错的着装选择。
2.2女装款式选择
女装款式千变万化,仅一条长裙就能穿出百变花样,并显示出不同的风采。在大型社交场合中,女性礼仪性服装通常为礼服,这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一般不会出现失仪情况[3]。我国女性较为保守,选择的礼服款式简单大方,虽然长裙过膝,但简单飘逸,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温柔似水,也体现了女性身材的婀娜多姿。礼服有中式和西式,风格各异,中式礼服高贵典雅,塑造特有的东方风韵,西式长礼服袒胸露背,呈现女性风韵,女性参加社交场合时,可根据社交性质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款式。一般情况下,女性应选择保守、内敛的礼服,尤其是参加隆重、严肃的宴会时,应以旗袍、晚礼装、长裙为着装首选。
3.社交礼仪中服装的种类和搭配
3.1社交着装礼仪原则和选择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社交着装礼仪遵循TPO原则,即社交场合中着符合时令的服装;着符合身份、所处场合环境的服装;根据社交目的、交往对象选择适宜服装。在参加隆重的社交活动场合时,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才能穿着得体,常常出现矛盾思想,既想装扮得年轻活泼,也想搭配得成熟稳重,以致变得不伦不类,给人留下不良印象。大多数人在服装选择、搭配方面,会出现矛盾,不想放弃任何一件好看的服装,既想戴珍珠项链,又想搭配钻石胸针,到最后全都搭配在一起,虽然满足了虚荣心,但却造成严重后果,让人觉得没有品味,完全是一个暴发户俗不可耐的形象。可见,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时,如果过于矛盾,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庸俗不堪。所以,必须遵循社交着装礼仪原则,合理选择服装和搭配饰品,得体合理的服饰搭配,会提升整体的造型的档次。
3.2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服装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服装,可以给人和谐感,尤其是根据年龄、体形、肤色选择服装。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着装选择,对青少年而言,应选择可体现青春气息的服装,以朴素、整洁、清新、活泼为佳,不宜选择过于新潮、花俏的服装。对年长者而言,尤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应选择与身份年龄相吻合的服装,即选择款式虽简单,但讲究面料质地的服装,不宜选择过于新潮的服装款式。此外,形体条件是影响服装款式的选择的重要原因,不同形体条件的人有不同的服装款式选择,如脸形方的人,适宜选择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脸形圆、颈粗、身材矮胖的人,适宜选择深色低“V”领或大“U”领套装;脸形长、颈细、身材纤细的人,适宜选择浅色高领或圆领服装。
3.3根据社交场合、环境选择适宜服装
选择的服装与社交场合、环境相适应,可以让宾主尽欢,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参与人员着装不宜浮华,应庄重大方,体现出对社交礼仪的`注重和自身素养。在晚会或喜宴场合上,应着明亮、艳丽的礼服,符合该场合的氛围;若是参加节假日里的聚会,可选择随意、轻便的服装,拘谨的西装革履则不适宜该类场合;如果参加家庭聚会,服装选择以轻松自然为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聚会氛围,从而促进和家人间的沟通交流和感情。
3.4根据自身职业选择适宜服装
根据职业、场合选择服装,是社交着装礼仪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参加酒宴时,参与人员的着装应端庄、整洁、稳重,给人留下愉悦、庄重的感觉[4]。着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企业的工作作风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企业员工着装中体现出现来,这也是这个企业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着装,以约束员工,使其自觉注重精神面貌,从而体现出企业的风采。
3.5根据交往对象选择适宜服装
在社交礼仪中,服装的选择必须和交往对象相适应,如有外宾、少数民族的社交场合,必须重视并尊重其习俗禁忌,着得体合理的服装,以免影响民族之间的友谊。
4.小结
综上所述,社交场合中的穿着,不仅是一个人精神面貌、文化素养的反映,也是其是否懂礼仪的重要体现,不得体合理的穿着,会降低身份,给周围的人留下不良印象。在社交场合上,应以体现“和谐美”为选择服装的基本原则,而且选择的服装要和谐呼应,搭配适宜饰品。得体合理的着装,会让人在社交场合中增加信心,游刃有余的进行交际,若着装不当,饰品搭配不宜,会得不偿失,起到反效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很多人开始盲目的追求名牌服装,有些人甚至在服装选择上花重金,这是不理智的做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服装才是最好的,才能在社交礼仪中体现出服装应有的价值。
社交礼仪论文14
[摘要]:
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关键字:
学生,礼仪,重要性,培养
在当今时代中,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识,有着敢做敢为的无畏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社会上的精英,是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很多学生缺乏礼仪意识,缺乏交际礼仪的能力,这一点会让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关于培养学生交际礼仪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大学更应当将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1、礼仪的定义
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2、学生礼仪的重要性
2.1是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2.3是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4是强化学生文明行为的需要
培养学生交际礼仪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
3、学生礼仪的现存问题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但很多学生的交际礼仪能力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优秀,他们甚至不懂什么为交际礼仪,更别说讲礼仪了。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在宿舍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堂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及迟到早退;在公共场合行为放荡不羁;在个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时尚、穿着不得体等。作为学校会计系礼仪队队长,我感同身受,在开学初礼仪队招新面试中,许多大一新生缺乏礼仪礼貌,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好也没有,而仪容仪表方面,衣着颇随意,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对面试的尊重,对面试官的尊重。
4、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4.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礼仪教育缺位
道德与礼仪教育表现为一个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传递过程。因此学前阶段、小学及中学阶段恰当的礼仪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在这些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礼仪理论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尚未得到彻底改变,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学校过分注重“成长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导致从学前到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学生的礼仪培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的培养,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4.2家庭礼仪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而往往较多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情况等。此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的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简单,没有机会再家庭中参与和感受礼仪实践。当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和交往中出现失礼或失误行为时,一些家长也采取模棱两可甚至包容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养成礼仪素养的机会。
4.3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礼仪行为管理,忽视了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对礼仪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高校也几乎取消了升旗礼和课前的尊师礼,礼仪教育氛围的淡化,使学生的知礼、行礼意识也逐渐淡化。从课程设置看,许多高校尚未对学生礼仪教育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礼仪教育意识。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理所当然地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一些学校的公选课虽设置了礼仪教育课,但大多受礼仪教师不足、开课次数少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5、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礼仪
5.1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新审视礼仪教育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其中前五项内容都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得出结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工作。而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5.2学生礼仪规范化
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学生不像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5.3学校礼仪教育功能归位,保障礼仪教育的持续性
人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使当代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礼仪教育及反复持久的礼仪实训。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小学到大学礼仪课程开设的监督,在内容设计上适合合个年龄段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都不缺乏礼仪教育。
5.4高校应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学实效性
建议高校把学生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把礼仪教育引入各个大学各个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化。此外在礼仪课程教学中药强化实践训练教育。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将礼仪知识变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想多练,成为一位有礼仪修养的学生。
学生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学校的努力,国家民族的努力,“礼仪之邦”必定永久长存,而我们自身的礼仪素养,也必将大大地提高。浅谈学生礼仪的重要性与培养
社交礼仪论文15
摘要:
社交礼仪课程是对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学习并应用的过程。社交礼仪课程知识点相对容易,实用性强,对课程教学操作却提出较高要求。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情境构设,结合礼仪课程知识点来搭建相应的演示与答疑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来获得具体的礼仪能力。
关键词: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情境模拟;应用研究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从表现形式来看,礼仪主要有礼节、仪式、仪表、礼制等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社会交往的发展,对社交礼仪的学习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礼仪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就业的必修课。由于社交礼仪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同时与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多从知识上进行灌输,缺乏实操性,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学习热情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从社交礼仪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问题中来融入情境教学法,关注大学生从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中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习环境是构成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课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衔接、师生互动中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情境教学法是利用具体的课程情境,将学生、会话、环境、协作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有效动力,最终实现学生从知识、意义的建构中提升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在构建中需要架设生动、具体的知识情境,并从问题的导入、分析、解决中,依托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从中来学以致用。可见,情境教学法将“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进行了统合,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的被动性,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情境教学法课程设计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要求,在课程组织上需要把握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步是课前准备;第三步是课堂演示与答疑;第四步是总结归纳。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构设是基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知识点,在课堂组织上要注重三点要求。一是要贴近知识点,特别是礼仪知识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适应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二是要注重简洁,对于情境的设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够在课堂时间完成,并能够通过课程演示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当引入一些疑难性强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多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识的不完整性,对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课堂的主体,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来增进知识与能力。
(二)课前准备
情境的构建需要进行前期准备,该项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侧重于明确情境教学的知识重点、目标,分析学生实际和课程组织现状问题,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如角色分工、情境实施、设备操作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预演或实际演练来模拟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并对不足和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学生主要工作是模拟分组,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推进师生协同;另外,对情境教学重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如明确小剧本内容。
(三)课堂演示与答疑
从情境教学现场来看,课堂演示是主体,各小组在预先安排下参与到情境中,并在教师的组织中实现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与演练,梳理其中的问题。演示结束后针对问题展开答疑,各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及想法,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引导:一是鼓励各成员积极发言,尽量避免干扰演示过程,防范对学生思路的破坏;二是在演示过程中不评论,避免对其他小组带来影响;三是在答疑环节要控制场面,既要发挥学生的热情,还要避免跑题,影响教学实效。
(四)总结归纳
对于情境教学演示完成后,要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各组的演练效果进行点评,梳理各组的演练问题,指出优缺点,便于各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教师要对模拟情境进行分析,对各小组的演练方案及演示过程进行评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对于闪光点、创新点要给予表扬,也要对问题的出现进行查找根源,启迪学生。
三、情境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
本节以求职礼仪教学为例,将求职过程进行分解,招聘现场设计、应聘现场设计,以及各参与角色的扮演与分工,组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评委组进行各组演练成绩考核。在具体实施上,第一步,对进行前期准备,设计4家企业,明确各自的单位、地址、电话、经营产品、规模、社会影响力及企业文化、宗旨等内容;明确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岗位待遇、面试主要问题等。第二步,明确招聘、应聘环节中的社交礼仪知识点,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并从分组扮演中,根据角色不同来进行情境参与。如由学生搭建招聘模拟环境,并承担招聘职责;由师生共同组建礼仪知识评审团,负责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全程跟踪、认真记录,并为演练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做准备。第三步,招聘应聘环节实施,根据学生对各自角色的扮演,从中来梳理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于模拟演练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于不足进行指出并告诫学生如何克服和改进。第四步,总结,通过对招聘应聘活动的模拟演练,以具体情境为基础,从礼仪知识的渗透中,让学生能够从自我服饰、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环节进行体验,并得到有效的规范,增强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礼仪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
四、结语
针对情境教学法在礼仪课程中的实施,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对“领导”岗位的人员设置,由于模拟演练中人数限额,很多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课程角色分配,以分项替换等方式来进行轮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情境演练中。二是对情境教学的现场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能。
[参考文献]
[1]阎芳.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实效性探讨[J].职教通讯,20xx(15).
[2]赵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1):2400.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