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真心”是破解思政课“进头脑”难题的根本法宝!

分类:教学类 日期:2021-09-03 02:46人气:加载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是实现“三进”中的“进头脑”问题。本文从认知规律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思政课实现进学生头脑的制约因素,在政策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从思政课建设主体、教育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三个维度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文章得出了唯有“真心”,即学校真心建、教师真心教和学生真心学,..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深层次的、根本的问题是实现“三进”中的“进头脑”问题。本文从认知规律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思政课实现进学生头脑的制约因素,在政策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从思政课建设主体、教育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三个维度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文章得出了唯有“真心”,即学校真心建、教师真心教和学生真心学,是破解思政课“进头脑”难题的根本途径与法宝。
本文发表在《潍坊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提高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及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具体要求。而“三进”工作是多年来思政课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求,也是难点工作,这其中最难的应当就是“进头脑”的问题。从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深地感受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最难的问题是如何破解“进头脑”的难题。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最大的难题是“进头脑”

提出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大约应该是1997年前后。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央要求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的教育学生、武装学生的头脑。要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此后,教育部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都做了专项布置。“三进”工作中,进教材、进课堂往往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有效地落实,而“进头脑”的工作却是一项高难度的课题。这种“难” 从一般规律上来看,主要是:

1. 首先遭遇的是学生头脑中既有的“偏见”所抵触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者对于外界输入的“教育信息”是否接受,是与头脑中已有的只是和经验状态有关。如果新内容与既有的知识经验相抵触的话,即使灌输也很难使新知识进入头脑。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的内容进学生头脑,学生进入大学之间,在其头脑中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或多或少的形成,绝对不会是一张白版,这里面包括在中学、甚至再往前追溯所形成的基本认知, 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关键词:说教、空洞、无用!当然,也不排除大学的思政教育与中学的思政教育的对接和匹配不够。

2. 影响大学生成长及“三观”形成的因素是综合的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甚至相当程度上是负面的影响远远大于思政课本身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 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网络因素等等,甚至在高校中其他课程不仅未能与思政课同相同行,甚至唱反调;而这些因素对于学生而言所占据的时间和空间远远大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所占的时间和空间)。加之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弱化,既不能积极回应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的挑战,也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解释学生的思想困惑,所以很难打动学生。

       3. 改变人们既有的思想认知是一项高难度的课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这句话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做到的“进头脑”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撼山易、憾已有的思想观念难。要想轻轻松松说服别人改变既有的、甚至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或者偏见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下真功夫、不拿出真本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实现将党的最新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进学生头脑”几乎就是空话。我们的思政课有时候会表现为:教师自说自话、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甚至无法突破其既有思想的铁桶阵。
2
 
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的要求更高

1.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提出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核心问题是:突出了教育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的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核心问题是:对教育地位、目标、教育工作、评价体制等做了新的判断、概括之外,特别强调了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学生所需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的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3.  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提出“六要”“八统一的要求

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核心问题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要求和讲好思政课必须坚持的“八个统一”。

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的根本原则贯穿在教育的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更加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思想的“三进”工作中、尤其是“进头脑”作用不可替代、任务必须做到。我们在学习讲话精神时,包括面向学生的思政课,如何做到使“新思想”入脑入心,必须具有问题意识。

3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 难的原因分析
1. 政策环境的改善是解决“进头脑”的根本条件而非唯一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宣传、教育的主渠道,能够做到使大学生对于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根本标准。

人们往往会认为,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在于“政策”。个人认为,政策固然的最根本的保障,但不是做好进头脑的唯一条件。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国的思政同行们以“责任”“情怀”,为新思想的“三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在于看在顺境中有多少人追随( 现在一些人成了抢手货);而是要看在逆境中有多少在坚守。顺境之下难保不会出现机会主义者。

今天,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大环境、大政策既定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建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提供了前提和条件。然而,究竟是不是能够做到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学生获得感不高”、真正能够做到“入脑入心” ,并非仅有好的政策环境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的解决了“进头脑”的问题了。

2. 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涉及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与学校

这里,暂且不谈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变化,只是谈一谈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涉及的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学校。这也是当下“进头脑”工作的瓶颈所在。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按照要求做到进教材、进课堂,但是在打通“进头脑”“最后一公里”上措施乏陈。是否“进头脑”的评判或者观测点往往是隐性的、长期的。本人认为多年来(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进头脑”的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有几个问题的解决“不到位”现象的存在。这里丝毫没有轻视或否定这么多年各个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努力和付出,仅仅是针对“进头脑”的具体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现象,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制约“进头脑”实效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真心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指的是教师的态度,创造性则涉及到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我个人认为“真心教”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一些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这里面有太多的原因了,根本原因在于考核的指挥棒问题。一是破“五唯”没有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做虚功、种公家田、使虚劲;二是如果不“五唯”究竟用什么标准来考核?这就造成了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于自身承担的育人的责任认识不明、对于所讲的内容自己都不相信,如何才能做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进头脑”的问题?认认真真规划自己、稀里糊涂培养学生的现象照样存在。

第二,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真心学”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实效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有获得感,这种获得感主要包括他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困惑是否得到了可信的答案或者认识问题的方法、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是不是真正感染了他、打动了他;我个人认为,思政课建设有效性不在于课堂如何热闹、手段如何的新颖,也不完全取决于内容的“高大上”,更不是简单的凭借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掌声来评价。这里绝没有否定全国思政人的努力。但是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从“进头脑”的视角来评价的话,我们还没有解决学生“真心学”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学生是以取得学分和好的分数为目的的学习。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功利性选择”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能够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有效办法;还没有把“有意义的事儿变成学生有兴趣的事儿”的好方法;还没有真正做到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第三,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真心建”的问题。目前有些学校重视、关注思政课主要解决了政治站位的问题(当然这是大前提),但是,如何仅仅围绕着办学方向、育人目的,在教育理论、教育目的、评价指标等方面是否真正做到了根本性转变呢?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以完成文件规定的要求为目的。如果真正实现了这种转变,该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和素质那一定是一个质的飞跃。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之后,高校在此问题上特别是在政策环境上有了质的变化,但是从全国高校来看,对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很不平衡,存在着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学校类型之间的不平衡。有些高校党委及学校的政治站位高,把立德树人真正作为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及目标,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贯彻中央的文件不打折扣;但是,也有部分学校仍然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贯彻政策打折扣,甚至有敷衍上级的现象存在。

上述问题存在的症结或者说要破解“进头脑”难的问题,无论是教或学,还是建,都需要首先解决“被动式”还是“主动式”的问题。“被动式”的表现在于所有的要求和环节都做了、且又忙又累,但是“真”问题并没有解决;“主动式”的表现在于是真正的围绕着“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和目标、是形式与内容的真正统一,才能够真正做到总书记在座谈会上

“八个统一”。
4
 
唯有“真心”才是破解思政课“进头脑”难题的法宝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进头脑”的难题呢?从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立德树人和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系列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已经出台并实施了多个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文件。这些都为破解“进头脑”难题提供了政策环境,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只要认真学习落实讲话精神、不打折扣地贯彻文件精神,做到“真心教”“真心学”和“真心建”,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

1. 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教师“真心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质,为我们建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政治要强和情怀深。这主要体现在“立场要稳”、“三观要正”、“意识要清”和“信念坚定”上;体现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的一种热爱、坚守和担当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而不是让有知识的人讲信仰,这里面本身就包含着立场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面对学生讲清育人和做人的道理,自觉做到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意识清醒;要懂得“未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按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一要“快”,跟进学习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二要“深”,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和重要文章的背景、内涵、逻辑体系,把理论讲清楚、讲明白;三要“活”,做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在突出实践锻炼方面,一要“广”,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把思政课堂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二要“比”,通过与国家发展历史的纵向比较和与国外发展状况的横向比较,提炼出生动的教学素材;三讲“理”,要善于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知,把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课程建设。只有思政课教师教师在理论上获取讲深讲透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思政课需要解决的真问题,真正做到有真信仰、付真感情、下真功夫、解真问题,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进头脑”的基础。

2. 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真心学”

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讲话精神,明确对学生而言,要求其树立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三观和自我意识到解决三观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促使学生“真心学”最主要的要做到有效的引导。应该做到:教学中要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其的感知与感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引导(用自己的红色历史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思政课要积极在方法创新上,要用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去感染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要善于借助互联网讲好思政课,发挥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双空间育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研讨,避免灌输式教学。

3.各个学校必须提高认识下硬茬、动真格、解决“真心建”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真正按照党和国家高标准要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学校对待思政课建设的态度问题。各个学校对待思政课建设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落实文件任务的层面,必须从“办什么性质的学校”和“为谁培养人”的高度,来认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破除对思政育人的认识误区、实现育人观念的转变,动真格的真心解决思政课建设中的难题,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不仅要把中央的政策贯彻落实好,而且要创造性地探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新途径;从体制机制上真正做到“协同育人”,真正关心教师发展,爱护教师先于严格要求,真正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真心学好人生成长的“关键课程”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和改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环境,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协同效应等措施,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存在的“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高、学生获得感不足、教育教学实效性差”等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在根本上破解“进头脑”的难题。

本文永久网址